小小“菜篮子”,装着大民生。近年来,我县多措并举促发展,在做优“菜篮子”的同时,发展壮大果蔬产业,眼下各处田间地头的蔬菜生机勃勃,构成了一幅田园丰收的美丽画卷,展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独特魅力。
在新店镇的千亩花菜基地里,一垄垄花菜长势喜人,绿色的叶子里包裹着雪白的果实,犹如朵朵白云散落田间,十分惹人喜爱。工人们有说有笑地在田间收割花菜,忙碌的身影与雪白的花菜交相辉映,呈现一派丰收景象,为广袤的田野增添了一抹别样生机。
“我们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栽花菜,总共栽了400多亩,现在就到采收的季节了,现在每天销售4、5千斤,高峰期1万多斤,我们的花菜大量上市以后就主要销往到北京、重庆等地,一直采摘到今年的4月份。”据业主介绍,近年来,该种植园积极探索“接茬轮作”模式,这片土地在种植花菜以前还种过小麦和玉米,真正实现了“一田多产多收”。同时,通过一年四季轮作生产,还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“家门口”就业的机会。
“我在这个基地工作了三年多了,从种、到管护,到采摘,每个月都有活儿干,一个月能赚2千元左右,收入挺不错的。”新店镇 罗宽村村民 说道。
同时,在骆市镇竹林社区远方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莴笋地里,一片片绿油油的莴笋根粗叶茂,长势喜人,村民们正抓紧采收,忙着收割、择摘、摆放整齐等待装车。
“我们今年种植的莴笋长势很不错,效益也还可以,我们现在对接的都是各大商超,就在营山本地的超市就消耗完了,总体来说种莴笋这个效益是很好的。”该合作社涉及多种蔬菜种植,在下半年蔬菜采收完后,又种植起了莴笋,让“冬闲田”变成“增收田”。
“我们早春种植了丝瓜、辣子、茄子、苦瓜等作物后,冬天这一季我们种了40亩莴笋,预计的产量在120吨左右,预计产值在三十万(元)左右。”花菜、莴笋只是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我县充分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,从土地、资金和基础设施、政策等方面入手,鼓励农民自主化、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,并为农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如今,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万亩以上,走出了一条发展蔬菜种植、振兴乡村产业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。